人物名片
賴禮同,中國工藝美術大師、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(德化瓷燒制技藝)省級傳承人、全國勞動模范。
在還沒采訪賴大師之前,就有很多人向記者介紹說:“賴禮同的紅色題材瓷雕非常有名?!睅е@樣的標簽,記者步入賴禮同藝術館,果然映入眼簾的就是十位共和國元帥的瓷雕。德化白瓷溫潤的釉面下,他們眉宇間凝結著歷史的烽煙與堅毅。這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,站在朱德元帥的塑像旁,語調樸實:“做這些(紅色題材),我算是下了功夫把那份神采做出來?!睕]有華麗的辭藻,只有匠人對自己手藝的清晰認知,如同他手中塑造的白瓷,既明亮又帶著泥土的溫度。
赤瓷鑄魂:烽火歲月的溫潤銘記
就在不久前,賴禮同藝術館落成,百余件紅色題材陶瓷展品陳列其中,這是賴大師多年創(chuàng)作成果的一個集中展示,也是對其創(chuàng)作生涯的一次深情回望。賴禮同被譽為德化陶瓷界制作毛主席像的最典型代表,也被稱為“紅色陶瓷大師”?!拔覀兡莻€年代的人,總是有特殊的感情,一直對這類題材有濃厚的興趣,也會經(jīng)常拿他們的照片出來研究?!辟嚧髱熁貞泟?chuàng)作緣起時說,“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0周年時,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找上門來問‘賴大師,做十大元帥行不行’?”
賴大師給記者講述如何塑造紅色題材的過程
“之前做這類題材就很有名了嗎?”
“對,之前就做得不錯,要不然人家也不會找我。這十大元帥做了兩年,一做出來,無可挑剔,就更有名了!”
《毛主席》
聊到“有名”,賴大師是自信且自豪的。旁人看來或許是宏大敘事,對他來說,是日常生活,是藝術創(chuàng)作與使命的交織——日夜都對著歷史照片觀察,不放過任何細節(jié);用畫筆分析光影結構——這是瓷塑的基本功。
《清澈的愛 只為中國》
“那些照片是平面的,但人物肌肉的起伏、神態(tài)的微妙,得靠幾十年的手感去‘捏’出來?!彼噶酥敢蛔饘④娤瘢斑B他腦子里想什么,都能從眉梢眼角透出來?!?/p>
“活眼”絕技:穿透瓷胎的靈魂
在瓷雕藝術中,人物開臉是關鍵。“我的作品,你認真看他們的眼睛?!闭f著說著,賴大師打開手機攝像頭,對準《海邊女》的眼部,隨著鏡頭移動,瞳孔仿佛在轉動。隨即賴大師又讓記者站在一座觀音像前,心緒不由自主沉靜下來?!瓣P鍵在神韻,”他道破奧秘,“看一會兒,心就靜了?!?/p>
鏡頭下的《海邊女》360度都富含神韻
縱觀賴大師的人物塑像,無論是現(xiàn)代還是古代,這些作品的眼睛,或者精確地說,在“眼球”的塑造方面有著獨特之處。記者也嘗試用手機攝像頭圍繞《海邊女》臉部進行180度旋轉,鏡頭下,她的眼球似乎都“活起來”了。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都能從下垂的眼睛中感受到她的氣韻。
《山鬼》
2006年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《山鬼》同樣貫穿這樣的技法。這尊靈感源自《楚辭·九歌》的作品,藍色浴袍外衣薄至零點幾毫米,如蟬翼輕覆于凝脂般的肌膚上,這是德化薄胎瓷塑的巔峰技藝,這樣的技藝源于他對細節(jié)的極致掌控?!叭嗄昵拔覀兙蜁隽?。”賴大師輕描淡寫,卻道盡數(shù)代匠人的積累。
2.219米的孔子塑像
德化白瓷有高達20%的燒成收縮率,這意味在做大型瓷塑上有著極大的困難。2013年,他與許興澤大師合作,耗時3年攻克大型德化瓷燒制技術難題,創(chuàng)作出高2.219米的巨型孔子瓷像,創(chuàng)“大世界”吉尼斯紀錄,該作品現(xiàn)陳列于德化文廟,成為當?shù)匚幕貥恕Kf:“至少流掉1000斤的汗水,曾經(jīng)5天5夜都沒合眼。因為你一停下來,粗坯就會塌掉,就沒用了?!?/p>
薪火相傳:“臨摹”二字重千鈞
在賴禮同藝術館里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。館內不僅陳列他的個人作品,還特意辟出空間展示弟子作品?!皩W徒做的東西也要擺出來,這才完整。”他深知獨木難成林,1995年創(chuàng)立博古陶瓷研究所時,就率先開設學徒工作室。“我?guī)С龅耐降?,有正教授、高級工藝美術師,其中省級大師十幾人,市級大師二三十人?!边@份名單是他最驕傲的成就。
從賴大師的講述中,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注重“尊師重教”傳統(tǒng)的人。教學之道,他奉行言傳,經(jīng)常會拿自己的經(jīng)歷來鼓勵學生,“我學雕塑的時候哪里懂得雕塑有什么用,也不認真。我的一位老師就告訴我,畢業(yè)了什么都不會,白白浪費了好的機會。我覺得很有道理,痛定思痛,后來我就拼命學,學到全班最好?!蓖瑫r,他最喜歡手把手教:“你勤奮學,我就拼命教!”
賴禮同的教學時間
面對當下年輕學徒,賴大師直言“不夠勤奮”。他堅持藝術無捷徑:“拿個紙杯,你就得捏得一模一樣!”他要求學徒從鼻子、耳朵、眼睛開始,逐個部位臨摹?!芭R摹培養(yǎng)造型能力,手熟了才能生巧,生巧了才談創(chuàng)新?!边@是他師承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楊劍民、許興澤等前輩的真諦,也是自己從“不懂”到“大師”的秘訣。
他懷念鄉(xiāng)間尊師古風——老師路過,學生必退立道旁;飯桌上師傅不動筷,弟子絕不先伸手?!耙郧鞍輲熑绺福改负⒆佣紩煾倒Ь从屑樱F(xiàn)在確實需要多加強?!?/p>
瓷聲遠揚:讓世界看見“中國白”
在賴禮同的字典里,沒有“等風來”三個字。當旁人還在作坊里精雕細琢時,他已背起行囊,將德化白瓷扛進了北京城。
2006年,他帶著素燒梅瓶《富貴吉祥》擠上石獅開往北京的長途大巴?!拔耶敃r帶了13件作品過去?!碑斢浾呗牭?3件陶瓷作品竟然是坐大巴到北京,十分驚訝,細想下來,這一路的顛簸是何等的艱辛。當年,《山鬼》《富貴吉祥》《托起半邊天》三件作品,都同時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?!肮蕦m大門開著,你為何不進去?”旁人的點撥成了他的行動綱領,他說,“真手藝在,更要主動走出去!”在北京的這段時間,他也同樣敲開了故宮的大門,瓶身鑲嵌細如發(fā)絲的立體菊花,工藝極其精湛的《吉祥花瓶》也被故宮收藏,成為該院首件現(xiàn)代陶瓷藏品。
《吉祥花瓶》
主動,是匠人的另一種鋒芒。在賴禮同的身上,還有著他對“中國白”滿滿的自豪感。
《傲雪寒梅》
2013年9月15日晚10點,央視國際頻道播出55分鐘紀錄片《瓷藝大師賴禮同》。熒屏前,賴禮同聽到主持人擲地有聲開場語:“世界白瓷看中國,中國白瓷看德化!”“這句話是我要求的!”他毫不諱言主動爭取話語權,“既然拍德化,就要把德化陶瓷整體高度喊出來!”這句被他“要求”加入的宣言,如今已成為德化官方全球推廣的核心標語。他笑得坦蕩:“目前為止,沒有比這更高的廣告語了?!?/p>
從不懂什么叫陶瓷到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,從“坐大巴闖北京”到作品在國家博物館展示,從率先開設學徒工作室注重薪火相傳到推動“德化白瓷走向世界”,賴禮同的“走出去”哲學毫無修飾:“東西再好,悶在窯里誰會知道?”這份主動背后,是德化人骨子里的硬氣。
《八仙過海》
問及愛好?他爽朗一笑:“打80分(撲克)!”毫無大師包袱。他信奉最樸素的真理:“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。付出多少,回報多少?!辈枳烙肋h向所有人敞開——“不管認不認識,來者都是客,先喝杯茶!”
賴禮同藝術館后院,有一圈菜園,青翠盎然。“我們師傅都是做到老,就像老農(nóng)離不開土地?!辟嚧髱熜χf,若未與陶瓷結緣,他坦言自己“就是種田的”,“做陶瓷,我肯定是做到不能做了?!?/p>
◆來源:泉州市城聯(lián)社、泉州晚報社、泉州政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