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年味,叫圍爐煮火鍋
歲寒圍爐,歷來是冬日里屬于中國人獨有的“儀式感”。打上火鍋,全家人圍坐在一起,在歡聲笑語中享用豐盛的年夜飯;“圍爐煮火鍋”飽餐后,全家圍坐在一起,生一爐火、燒一壺茶、放兩把干果、烤幾個橘子,一邊暢聊過往,一邊暢想未來,祝福家人朋友在未來的日子里吉祥如意。在“圍爐”中迎來充滿希望的新一年。
“圍爐煮火鍋”熱度居高不下
冬日暖陽,悠閑的周末,邀約三五好友,直奔國寶鄉(xiāng)云龍谷景區(qū)。溫暖和煦的陽光照在小蛙營地的草坪上,扎好帳篷、落座、點火、煮茶……在古香古色的自然氛圍里,在炭火慢條斯理的烹煮中,我們一行人也不由得“慢”了下來,放下平日里難以割舍的手機,一邊喝著剛煮開的熱茶,吃著烤得暖乎乎的美食;一邊享受微風輕拂、暖陽和煦,沉浸在藍天碧水的優(yōu)美景觀中,好不愜意。同行友人不停地尋找角度拍攝,渴望留住這歡樂無垠的美妙時光,攝影大片即刻出爐。
當然,在歲寒時刻,冰凍時節(jié),沒有什么比吃上個熱氣騰騰的火鍋更能帶來幸福感。去年12月底,云龍谷景區(qū)對“圍爐煮茶”進行創(chuàng)新性轉(zhuǎn)化,推出“圍爐煮火鍋”。
幾把靠背椅、一張圓桌、一口陶瓷鍋,用石頭堆砌成凹槽,放上炭火,既新奇又接地氣。沒幾分鐘,火鍋湯底就翻開冒滾,香氣四溢。一面是陽光,一面是肉香,坐在冒出熱氣的鍋邊,感覺冬寒被掰碎了、滾進了湯里,整個人都暖和了起來。
鄰座的小姐姐琳琳和朋友是慕名而來的。她平時喜歡從網(wǎng)上“種草”各類美食和特色景點,從抖音上看到環(huán)境雅致的“圍爐”照片,就特地從泉州市區(qū)來這兒打卡,“儀式感和拍照氛圍拉滿,好吃好玩又好出片?!鄙蛄樟找贿厱癯雒缊D一邊說。
臨近春節(jié),像琳琳這樣專程來“打卡”的外地游客不在少數(shù)。“元旦以來,接待的游客上百批次、達一千多人次?,F(xiàn)在體驗圍爐煮火鍋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預(yù)約。”云龍谷景區(qū)負責人童寶锃說。放眼望去,云龍谷景區(qū)草坪上的10多頂茅屋,處處升騰著圍爐的熱氣,可謂人氣火爆;來來往往的游客身影,也印證著“圍爐煮火鍋”的火爆與時尚。
云龍谷 “ 圍爐煮火鍋 ”
目前,云龍谷景區(qū)瞄準龍年新春佳節(jié),推出“圍爐夜煮”“慢享新年”等系列“圍爐”套餐,由此點燃春節(jié)暖經(jīng)濟的“一把火”。
陶瓷企業(yè)為“圍爐”貼上德化標簽
“圍爐”火遍全國,使用的器具中,從爐到罐,從壺到鍋都離不開陶瓷。我縣的陶瓷企業(yè)自然也乘上了這陣風,嗅到了“網(wǎng)紅消費”帶來的新機遇。
2023年以來,德化小杯故事陶瓷有限公司業(yè)務(wù)部負責人蘇智璇介紹,目前,公司70米的隧道窯加足馬力生產(chǎn),每天有30車的“圍爐”產(chǎn)品從這里走向全國,甚至走到了東南亞。2022年,小杯故事從外貿(mào)出口向內(nèi)銷轉(zhuǎn)型,當時,剛火起來的“圍爐煮茶”讓公司抓住了新商機。炭爐、罐、壺、耐熱煲……目前公司常規(guī)生產(chǎn)的產(chǎn)品一共有100多種,年產(chǎn)值達到了2000多萬元。去年底,“圍爐煮火鍋”火了,公司也緊跟熱度,推出了陶瓷鴛鴦鍋等煮火鍋的器具。
在蘇智璇看來,“圍爐”是真的火了?!叭ツ?,有戶外品牌來找我們定‘圍爐煮茶’和‘圍爐煮火鍋’的器具,一個炭爐、一個砂鍋、一個奶罐的便捷套裝很受歡迎,可以在露營時用。”
以往“圍爐”多以炭爐為主,隨著消費者在家“圍爐”需求愈加旺盛,福建德化德瓷生活科技有限公司開發(fā)了一款適合在室內(nèi)“圍爐”的電陶爐。陶瓷打造的外型里“藏”著電爐,加上烤網(wǎng)后,與炭爐一樣返璞感十足。該公司負責人林碧燦介紹,在居家使用時更具“安全感”電陶爐推出后就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,馬上就成為爆款。在去年年底的兩三個月間,就賣出了近6萬臺。
在林碧燦看來,“圍爐”的熱度在今明兩年還將持續(xù)。做好產(chǎn)品創(chuàng)新,讓產(chǎn)品更“貼心”是抓住商機的“王道”。比如,今年有一款新式的懸掛式吊爐煮茶器就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。茶壺掛在吊鉤上,可以隨意調(diào)節(jié)與電陶爐之間的距離,烤網(wǎng)上能烤能煮,功能多樣。
記者了解到,目前,我縣共有十多家企業(yè)打入了“圍爐”領(lǐng)域。通過“網(wǎng)紅現(xiàn)象”,作為全國最大的陶瓷茶具產(chǎn)地的德化探索到了未來發(fā)展的更多可能。在以外貿(mào)出口遭遇“寒冬”的當下,我縣陶瓷企業(yè)通過“圍爐”這把火迎來了擴大國內(nèi)市場的新抓手。
甜蜜的年味
有一種年味叫 “ 吃粩花”
春節(jié)將至,年味漸濃,忙碌一年的人們,紛紛沉浸在越來越濃的年味之中。對桂陽鄉(xiāng)洪田村的村民來說,有一種年味叫“吃粩花”。它的口感酥脆松軟,甜而不膩,入口即化,是人們難以忘懷的古早味。
純手工制作粩花
炸胚、炸米干、熬糖、裹米花……1月30日,在洪田村李才宜家中,一大早,一家人就忙著制作“粩花”,為即將到來的春節(jié)備年貨。
制作粩花的工序很繁雜,從做粿干、米干、熬糖、裹粩花米每一道工序均是手工制作。今年74歲的李才宜,祖輩就從事粩花的加工制作,傳到他已是第四代。
糯米、檳榔芋、山茶油、白砂糖、麥芽糖是制作主要原料。先將精選的糯米浸透,洗凈瀝干,磨成粉狀,拌成粉團,蒸熟后,按一定比例加入檳榔芋磨醬泥混合均勻,分成大團塊,再摻糯米粉,碾壓成半公分厚的薄片曬至八成干后切條,再曬至九成干為半成品,以備油炸。
油炸時,要用陰陽油來炸胚。將油分成兩鍋,將半成品的“坯?!毕确湃肜溆湾伬?,再用第二鍋中的熱油(油溫約120~150℃)逐步數(shù)次舀入第一鍋中,使其逐步加熱至蘇醒舒展,用鏟子來回打著轉(zhuǎn),粿條慢慢膨脹,待伸直后,再全部放入熱油鍋中進行油炸。經(jīng)數(shù)次翻動,待坯干稍有脆勢,沒有軟心時即油炸完成。
炸粿干需要技巧、火候與時間都是得注意的事,而用檳榔芋做輔料,則是可以炸出更香松的粿仔。只有外殼薄,口感才能松脆、細綿、柔軟。
熬糖工序,要求很嚴格。白砂糖配適量清水熬到一定的濃度,煮煉至似桂圓肉色、軟硬相宜時退火,加入麥芽糖拌勻,再架上溫火,煮沸?!胞溠刻菨舛缺仨毰浜现谱鲿r的氣溫去調(diào)節(jié),才能做到不黏牙,酥脆酥軟?!崩畈乓苏f。
在這之前還要先做好粩花米干。制作粩花米干要先把洗凈的糯米浸透、蒸熟,曬干后再油炸、瀝干。這些工序都準備好了,就把舒展好的粩花粿分批下到熬好的糖鍋裹糖,待其浮于糖面,立即撈起,放在事先備好的米干上滾動,粘上厚厚的、均勻的一層即可。再用篩子篩掉多余部分粉粒,就大功告成。
制作糖仙
每年春節(jié)元宵,糖塔(當?shù)厝朔Q“糖仙”)是洪田村民記的另一種甜蜜滋味。
制作糖仙時,精雕細刻的模具是老手藝人的“致勝之寶”。它一般選用上好的樟木,橫向截取中間一段后,豎向均分成二到四塊;再請手藝高超的木工師傅在木塊內(nèi)側(cè)雕刻出“福祿壽”三仙、公雞、祥龍等各種吉祥圖案。兩片木塊雕刻的圖案拼接起來要完美流暢,才算合格,使用起來才趁手。李才宜使用的這套模具已近20年。
有了精致的模具后,熬煮糖水是糖仙制作的關(guān)鍵之道。他們會準備一個專用的銅勺,用文火慢慢熬煮,這樣煮出來的糖水不易焦黑、顏色會更清亮。據(jù)說制成的糖仙放置一年都不融化。
在制糖過程中,還須先將模具用鐵絲捆好,放入冷水中浸泡。等糖水煮好后,用大木勺子攪動翻滾一番,便可以動手灌裝了。
這時候的工序講究一個“快”字:將糖水灌進去后,因為模具浸水后周身清涼,滾熱的糖水很快凝固。待周邊凝固成型了,再將中間還流動的糖水倒出來,就可以取刀對糖塔進行細部的修飾了。
作為獨特的民間工藝食品,糖仙的種類已越做越多,規(guī)模也越來越大,造型之奇與做工之精美都令人嘆為觀止。
文/圖 林婉清 許華森
[憨鼠責編:谷瑩]